有人把“包裝”理解為“捆包”,甚至把“包裝”與英語里的“packing”等同起來。
“捆包”與“包裝”雖然有相似之處,但其含義是完全不同的?!袄Π毕喈斢谟⒄Z的“packing”,而“包裝”則相當于英語里的packaging”。“packing”與“packaging”都是“pack”的派生詞,“pack”一詞,意指“裝滿”、“填塞”,根本沒有“包”的意思。英語里的“包”,應當是“wrap”。例如電子計算機存貯裝置的一個術語“disk pack”就是“貯有信息的磁盤”的意思。另外,在填充間隙所使用的“packing”又含有“填料”的意思。人們在運輸某種物品,把物品裝入運輸容器時,為了使物品不致在運輸過程中發(fā)生晃動,要在運輸容器中用“填料”把空隙塞滿,這大概就是“packing”與“捆包”相關聯(lián)的起源。
但是,所謂“packaging”(包裝)是為了保護商品,使之能經(jīng)受運輸和保管的考驗,并進一步提高包裝商品的商品價值的一種商品化技術手段。
總之,單純的包扎物品就是“捆包”,而把包好的物品進一步賦予能銷售的商品屬性,才是“包裝”?!皃ackaging”一詞是19世紀后半葉,在開始探討“銷售學”的美國出現(xiàn)的。
包裝研究者不僅在廣袤的自然界中尋找包裝的同類,同時也在人類歷史發(fā)展的長河中發(fā)掘包裝的先驅,按著“將某種東西圍攏包裹起來,以使某種東西存在,并使這種東西產(chǎn)生作用”這樣一個廣義的理解,人們找到了許許多多包裝的身影。各種植物的莖葉或動物身上的皮、角都是古代的包裝材料,從現(xiàn)在的觀點看,當時的樹葉就是最簡便、自然的包裝紙,各類果殼也是現(xiàn)成的容器。用稻草、麥稈等植物編織成的繩子用來捆扎,編織成的籃子用來盛裝物品,而竹子可說是傳統(tǒng)包裝中最便利的材料,從竹葉、竹皮到竹筒,運用編織、切削等手段使之成器,如今看來也是極富魅力的包裝。陶器是人類文化在史前時期的主要用具之一,在包裝上,它同樣具有輝煌的一面。作為盛裝物品的容器,它有著不勝枚舉的各種造型,其實用性及表面圖案的象征性,令當今的包裝設計公司們贊嘆不已。東漢時期,蔡倫發(fā)明了紙,當時只是一種昂貴的書寫材料,延至今日,它已成為最經(jīng)濟且用途最廣泛的包裝材料。漆器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禮品包裝,也許在那時有著許多類似的禮品包裝,盛傳的“買櫝還珠”的故事,從側面反映出這類手工藝品的精致程度。傳統(tǒng)包裝是人類生活智慧的結晶,在現(xiàn)代日常生活中我們仍能在各種場合看到古老包裝的影子。如買菜用的竹籃,買米用的米袋,編織的蒲包,蒸饅頭的蒸籠屜等。
今天,在“回歸自然”的口號下,包裝設計師們孜孜不倦地追尋祖先留下的遺產(chǎn),細細品味其中的韻味,設計出許多令人賞心悅目的包裝。
本文網(wǎng)址:http://www.xuefengshequ.com/article/201511249510177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