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73年,乾隆皇帝下令在紫禁城武英殿設(shè)立修書處,想把從《永樂大典》中輯出來的大批逸書刊行于世。當(dāng)時任《四庫全書》館副總裁、管理武英殿刻書事務(wù)的總管內(nèi)務(wù)府大臣金簡,考慮到印行的書類很多,如果用雕版刻印,費財、費時、費力,于是給乾隆皇帝上了一封奏折,算了一筆賬,建議改用木活字印刷。乾隆皇帝看后,立即批示“甚好,照此辦理”。次年五月,武英殿刻成了253200個棗木活字,先后印書134種,2389卷,這是歷史上最大規(guī)模采用木活字印刷書籍的行動。而且,乾隆皇帝嫌“木活字版”名稱不文雅,親自定其雅名為“聚珍版”,并御制《題武英殿聚珍版十韻詩》,冠載在每種書的前面,因此,這批木活字印本就叫做“武英殿聚珍版叢書”。
后來,金簡把這次木活字印書的經(jīng)過和方法加以歸納,讓人畫了許多插圖,精寫了《武英殿聚珍版程式》,并用木活字印刷了內(nèi)容和版式基本相同的《武英殿聚珍版程式》一書。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》介紹了成書的緣由:
乾隆四十一年,戶部侍郎金簡恭撰進呈。
初,乾隆三十八年詔纂修《四庫全書》,復(fù)命擇其善本,校正剞劂,以嘉惠藝林。金簡實司其事,因棗梨繁重,乃奏請以活字排印,力省功多。得旨俞允,并賜以嘉名,紀(jì)以睿藻。行之三載,印本衣被于天下。金簡因述其程式,以為此書。
考沈括《夢溪筆談》,稱“慶歷中,有布衣畢昇,又為活版。其法用膠泥刻字,薄如錢唇,每字為一印,火燒令堅。先設(shè)一鐵板,其上以松脂、蠟和紙灰之類冒之。欲印,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,乃密布字印,滿鐵范為一板,持就火煬之。藥稍熔,則以一平板按其面,則字平如砥。若止印三二本,未為簡易;若印數(shù)十百千本,則極為神速”云云?;钭种ǎ蛊錂?quán)輿。然泥字既不精整,又易破碎。松脂諸物亦繁重周章,故王禎《農(nóng)書》所載活字之法,易以木版。其貯字之盤,則設(shè)以轉(zhuǎn)輪,較為徑捷,而亦未詳備。至陸深《金臺紀(jì)聞》所云鉛字之法,則質(zhì)柔易損,更為費日損工矣。是編參酌舊制,而變通以新意。首載諸臣奏議,次載取材雕字之次第,以及庋置排類之法。凡為圖十有六,為說十有九。皆一一得諸試驗,故一一可見諸施行。乃知前明無錫人以活字印《太平御覽》,自隆慶元年至五年僅得十之一二者(案:事見黃正色《太平御覽序》),由于不得其法。此亦足見圣朝制器利用,事事皆超前代也。
《武英殿聚珍版程式·成造木子圖》書影《武英殿聚珍版程式·刻字圖》書影《武英殿聚珍版程式·墊版、校對、刷印圖》書影《武英殿聚珍版程式》全書共七千多字,分十六目,從制造木子(木活字)、刻字、排版、校對到印刷等一整套操作技術(shù),都作了詳細具體的記載,圖文并茂,它比王禎的《農(nóng)書·造活字印書法》更為全面、系統(tǒng),而且在刻制木字、制作字架和板框以及操作技術(shù)等方面,也有所改進。如王禎是先用整塊木板刻好字,再行鋸開為單字;而金簡的方法是先制成規(guī)格大小一致的單個木子,再把每10個木子放在有槽的刻字木模內(nèi),用木活閂撐緊,然后刻字。存放活字的字盤,王禎用的是轉(zhuǎn)動的輪盤;而金簡使用的是字柜,按子、丑、寅、卯等十二地支排列,每個字柜有抽屜,抽屜中有字格,按部首、偏旁和筆畫存放單字。在版面上,金簡一改王禎先排字,再用薄竹片隔作行線的方法,而是用梨木板刻好18行格子,中間留有版心,叫做“套版”,先用套版印好行線,再用有行線的空白頁印文字。這些改進,使我國活字印刷術(shù)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。
由于皇帝的重視和提倡,清代的木活字印刷比明代更加盛行,各地衙門、書院和官辦書局、私家書局紛紛效仿,木活字印書一時鵲起。如《紅樓夢》在乾隆五十六年(1791年)第一次出版(即著名的“程甲本”),就是由高鶚的朋友程偉元以萃文書屋的名義,用木活字印刷的。高鶚在“程甲本”的引言中說,因“抄錄固難,刊板亦需時日,姑集活字刷印”??梢娔净钭钟∷⒂兄`巧、方便,時效性強的優(yōu)點。第二年再次修訂印刷的“程乙本”,還是到了光緒二年(1876年),通行于世的王希廉評一百二十回本《紅樓夢》也用木活字印刷。而且在清代,還出現(xiàn)過聚珍堂、排印局、活字印書局等專事活字印刷的書坊。然而,在我國浩瀚的古籍中,根據(jù)《中國古籍善本書目》收錄的從古到清末56787個編號的圖書統(tǒng)計,活字本與非活字本的比例僅為1∶167,木活字本則更少。可見潮起潮落,木活字印刷始終未能成為明清兩代的主要印刷工藝,因此,木活字版本書現(xiàn)存世極少。2007年北京的秋季古籍拍賣中,活字印刷史上常提到的一部書,晚清瑞安著名樸學(xué)大師孫詒讓的名著《墨子間詁》光緒毛上珍木活字印本,1函8冊,雖是清末印本,仍然以3.2萬元的價格成交。而上面提到的乾隆五十六年(1791年)木活字本《紅樓夢》,于2008年由嘉德公司拍賣,成交價竟達212.8萬元的天價,說明木活字本至今已是彌足珍貴了。
同治六年《詞律拾遺》木活字本(吳小淮北望亭藏)乾隆五十六年萃文書屋木活字印本《紅樓夢》書影民國以后,木活字印刷書籍已很少見到,究其原因,大概是木活字排版難以緊固,刷印時容易松動,印刷數(shù)量不多,且新老單字磨損程度不一,字形字體因不同時間、不同刻工所刻,存在明顯差異,印刷出來的成品不如雕版印刷的美觀,所以在圖書印刷中未能廣泛使用?;厮輾v史流變和社會、人口的聚散離合,獨特的歷史條件和歷史文化,永嘉之學(xué)強烈的“事功”傳統(tǒng)和“敢為天下先”的溫州精神,自然造就了譜牒文化在溫州民間特別頑強的生命力,從而支撐了木活字印刷技術(shù)在瑞安東源為主的譜師群體中的傳承。
本文網(wǎng)址:http://www.xuefengshequ.com/article/20151028954566909.html